本文章主要整理了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命题考点:利润的核算教材解读,希望对参加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科目考试考生能提供帮助,考生应该紧抓命题考点进行复习,以达到复习效果。
【教材解读】
一、利润的计算
1.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各项收入抵减各项支出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得和损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计人当期损益,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接受捐赠、变卖固定资产等,都直接计人资本公积。还有一种就是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如投资收益、投资损失等。这两类利得和损失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2.利润的计算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按下列公式计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损失为负)
式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资产减值损失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发生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式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或收入)。其中,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式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计人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分配
(1)税后利润的分配原则见表2-20。
(2)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见表2-21。
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1)所得税的概念。
所得税是指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规定交纳的税金,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2)所得税会计的程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原则,企业的所得税核算应遵循下列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适用的税收法规,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确定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4)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变动,确定调增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在这个程序中,资产与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是其关键环节。
(3)资产与负债计税基础见表2-22。
(4)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见表2-23。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见表2-24。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人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人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人应纳税所得额的收人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人±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2)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来已经确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计人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在者权益的,由该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3)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人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命题考点】
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总额的计算;净利润的计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企业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未分配利润;所得税会计程序;资产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分析预测】
(1)每年的考题中都会有涉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算题,这是每年必考内容。
(2)有关利润分配的顺序问题也是一个命题采分点,考生不但要了解其顺序,而且还要对其具体内容有一定理解。
(3)分析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有哪些?
(4)准确掌握应纳税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哪些?
【考题回顾】
【2010年度考试真题】
1.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为()。
A.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B.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支净额
C.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D.营业利润+投资收益
【答案】A本题考核的是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损失为负);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企业分配利润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形式有()。
A.普通股股利
B.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C。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D.优先股股利
E.法定盈余公积金
【答案】ABCD本题考核的是利润分配的核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后,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①应付优先股股利;②应付普通股股利;③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2009年度考试真题】
1.按照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得税》规定,企业采用()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A.利润表债务法
B.应付税款法
C.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D.递延法
【答案】C本题考核的是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取决于核算所得税时所采用的方法。核算所得税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划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又分为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得税》规定,企业采用债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2.下列关于企业利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C.利润总额体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
D.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E.营业利润包括企业对外投资收益
【答案】ABDE本题考核的是企业利润的内容。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额,即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体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
【2007年度考试真题】
1.某施工单位企业当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O0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000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96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为2000万元,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计为1200万元,则该企业当期营业利润为()万元。
A.1840
B.2800
C.3040
D.4000
【答案】A本题考核的是营业利润的计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损失为负)=(10000-8000-960+2000-1200)万元=1840万元。
2.列入企业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有()。
A.捐赠支出
B.股票资产盘亏
C.非常损失
D.所得税支出
E.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BCE本题考核的是营业外支出的内容。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2006年度考试真题】
某施工企业当期实际营业利润200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1000万元,投资收益200万元,营业外收入50万元,营业外支出60万元,则该企业的利润总额为()TY元。
A.2150
B.2900
C.2190
D.3200
【答案】C本题考核的是企业利润的计算。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或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000+200+50-60)万元=2190万元。
【典型习题】
1.企业的()集中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综合指标。
A.利润净额
B.平均利润额
C.利润总额
D.净资产
2.在下列关于施工企业利润总额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A.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某施工企业本年发生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200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0万元,管理费用30万元,营业外收入4万元,营业外支出8万元,所得税按33%计算,其净利润应为()万元。
A.127.30
B.137.50
C.147.40
D.150.08
4.某建筑业企业于2009年12月购入一固定资产8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无残值,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则2010年末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5
B.8
C.10
D.12
5.某建筑业企业200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面余额为19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6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允许按5‰计提坏账准备的部分税前扣除。则该产生可抵扣暂时差异为()万元。
A.45.O3
B.59.05
C.89.05
D.133.00
6.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原则可以概括为()等方面。
A.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B.按法定顺序分配的原则
C.持有的本公司股份首先分配利润
D.非有盈余不得分配原则
E.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
7.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情形有()。
A.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B.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C.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D.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E.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答案】1.C2.C3.C4.B5.B6.ABDE7.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