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建造师《水利工程》讲义复习: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施工测量
三、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1作业依据
放线依据:本工程的导线点为测绘院给定的控制点。
定位条件: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选取其中长边方向及角点作为定位条件。
校核:根据业主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校核红线桩坐标、表格附后)
1.2平面定位测量
根据测绘院给定的5、4F、4三点经校核,符合要求。以5点和4点方向引出现场平面控制网。将仪器安置在5点上后视4点,量出8752mm,定为A点(1轴线上)。再将仪器安置在A点上,后视4点,转90°,量出15009mm,定出B点(1-A轴交1轴线),再在此方向上量出46445mm,定为C点。将仪器安置在B点上,后视C点,转90°,量出93600mm,定为E点,仪器在此方向转30°19′35″量出91945mm,定为D点。从E点量至D点量距为48556mm,根据图纸尺寸小3mm,精度合格。根据B、C、D、E四点向外引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点,用二级18钢筋90cm长的钢筋中心做点,再用红机砖把控制桩四周砌牢,桩内用砼浇筑好,并加以保护。
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情况,放出降水井、护坡桩及开挖基槽控制线。经主管部门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破土挖槽。
四、±0.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竖向投测:依据主轴线控制桩,待地下室底板防水保护层做完且达到一定强度后,用LT2经纬仪向下投测控制线,并校核各控制线间的总尺寸,满足精度要求后,再用50m一级钢卷尺量出各轴线,放出墙体边线500㎜的控制线和门、窗、集水坑、洞口尺寸位置线,经自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甲方验线。
2、待地下室四层基础混凝土浇筑完,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控制网将主轴线投测到地面上,经校核精度合格后,放出细部轴线和500mm控制线。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及特点将247轴及2-B轴、2-F轴各借出1000mm和4000mm线,在这六个交点上用100×100×10mm的钢板预埋件,经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以上建筑物的主控点。
3、高程控制500mm线:
采用吊50m一级钢卷尺的办法向施工层传递,并用DS3-A水准仪抄平,及时控制在钢筋上和砼墙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