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测量包括基本概念、尺寸传递、常用计量仪器及其选择、误差的检测方法及其评定方法等。
(一)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任何一个测量过程必须有被测的对象和计量单位。
上述二者进行比较和比较以后的过程和精确程度,构成测量过程
四个要素:
测量对象:几何量,如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误差等;
计量单位:根据计量法的规定,采用国际单位制;
测量方法:直接与间接测量、 接触与非接触测量、被动与主动测量、静态与动态测量;
测量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
(二)常用长度计量仪器及其选择
1.计量器具的种类、用途和特点
(1)标准量具。这种量具只有某一个固定尺寸,通常用来校对和调整其他计量器具或作为标准用来与被测件进行比较,如量块。
(2)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这种工具不能测出被测量工件的具体尺寸,但可确定被测量工件是否合格。
(3)检验夹具。也是一种专用检验工具,当配合各种比较仪时,可用来测量和更复杂的参数。
(4)计量仪器。能将被测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游标式、微动螺旋式、机械式量仪、光学机械式、气动式、电动式等。
2.计量器具的选择主要决定: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1)技术指标是指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
(2)经济指标是指价格和测量环境要求。
(四)主要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及其误差评定
(1)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主要形状误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2)位置误差: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变动量。
它表现了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区域的大小由公差确定。
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等。
(3)检测方法及其误差评定:
形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进行比较的结果,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较的结果,经一定的数据处理后,可得到其误差。
二、公差与配合
在机械设备中的零部件大多具有互换性,零部件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就几何参数而言,零部件的互换,要求其几何参数保持一定的变动范围。
允许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一)基本概念
1.基本尺寸
是在零件设计时,根据使用要求,通过刚度、强度计算或结构等方面的考虑,并按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圆整所给定的尺寸;
是计算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起始尺寸;
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相同。
2.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
同时由于形状误差等影响,零件同一表面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是不等的。 3.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极限偏差:
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实际偏差:
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偏差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
什么为合格: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内。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6.零线与公差带:在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
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
7.公差带:在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两个参数。
“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
“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
8.基本偏差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9.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用于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称为标准公差。
(二)配合的概念、种类、制度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互相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国家标准规定有两种配合基准制度:
基孔制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标准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基准孔的代号为“H” 。
基轴制
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标准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基准轴的代号为“h” 。
国家标准将配合分为三种配合类型
间隙配合:孔的尺寸减去与之相配合轴的尺寸,其差值为正;
过盈配合:孔的尺寸减去与之相配合轴的尺寸,其差值为负;
过渡配合: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 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